河南大学预校门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5-11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单纯的白与灰调配出丰富的色彩层次,三角和方形的几何造型与流畅舒卷的波浪线条完美融合,柔润古典的古希腊罗马柱廊、高贵内敛的拱券和饱满细致的雕花错落有致,彰显着感性生命与理性精神相结合的美。线条明快,气质优雅,呈现出典型的欧洲传统建筑风格。这就是建于1912年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大门。它坐落在国家重点文物单位河南大学南门内中轴线东侧上,领军河南大学近现代建筑群。

  在当时封闭落后的中原地区,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及其大门代表着浓厚的西风东渐的时代风潮,与上海南洋公学(今上海交通大学)和清华留美预备学校(今清华大学)并立,是国内仅有的三所向欧美派遣留学生的基地之一,具有先锋性的开拓意义。河南大学最早的历史可溯源于此,此后百年“兼容并包、海纳百川”的气度格局也缘于此。

  这就不能不提到预校首任校长林伯襄先生。这位辛亥革命后河南都督府的首任教育科长被称为“河南高等教育第一人”,曾创办以“明耻强邦”为宗旨的明强学堂。他相信:“无先进学府,便无先进文化;无先进文化,便无强大的国家。”1912年,林伯襄先生带领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河南贡院旧址之上,创办了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——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。预校首开河南全省男女同校之先河,英法德外教占全校教师的1/3,数化地和世界史均用外文教材,每科开设第二外语,组织篮球网球运动,成立新剧社,开办音乐会……预校时期就培育出了外交家王国权、建筑师杨廷宝、化学家高济宇、气象学家赵九章等一批驰名中外的优秀学子。(陈强)